在十五运会场馆里射箭是什么体验?记者实地探访
广州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实地部分第十五届全运会比赛项目将在此举行。场馆 南都、箭什记N视频记者徐杰 摄
南都记者来到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验射箭项目。实地
明年11月9日,场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举办,箭什记这是体验探访广州第三次承办全运会,也是实地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运会。场馆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箭什记参赛运动员也开始了备战比赛的体验探访冬训。日前,九游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和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走近羽毛球、举重、射箭、单人划艇等项目的训练日常。
实地体验 单人划艇需数月才能保持平衡
脚与肩宽,放松站立,搭箭、预瞄、拉弓、瞄准……南都记者来到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教练的帮助下体验射箭项目。
和城市中的室内射箭馆非常不同,专业射箭场地是一个开阔的户外靶场。专业运动员面前60米远的靶纸在视线中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教练拿出一大张靶纸放在距离人3米远的地方,开始入门教学。
由于拉距过大,本应靠到鼻尖的弓弦拉到了下巴,撒放时弓弦从下巴刮过,原来弓弦有这么大的力道。
试图体验单人划艇项目时,教练表示,能上艇稳在水面上,大概要练习两三个月。最终,我们选择跟柴油船拍摄运动员划艇。从支流驶进流溪河,不一会儿柴油船就追上了划艇。但在同样速度下,比起柴油船的巨大噪音和阵阵白浪,运动员的桨板有规律地和水面交融、分离,两头尖尖的小艇飞速离开,只留下两侧优美的尾波。
这是一项稍显孤独的运动,即将开始冬训的时节,流溪河的暑气才刚消退。教练在柴油船上指导运动员的动作姿势,通过对讲机和其他船只相互联系,以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走访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和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多个场馆后,据多位教练介绍,单人划艇项目从新手到单人上船维持平衡就需要训练数月,羽毛球队员的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练习同样重要,举重队员发力时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在培养出如苏炳添、全红婵等诸多明星运动员的广东,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选拔制度,是取得竞赛成绩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手个人来说,天才的角逐极其残酷,登顶冠军,更是在环境、对手、运气因素影响下迈出的毫厘。
场馆更新 天河体育中心升级 实现节能降碳超45%
控制新场馆建设的底气,是城市已经具备完善科学的体育场馆布局。据悉,本次粤港澳承办十五运会90%以上的场馆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对于市民来说,这意味着家门口的体育场将迎来一波更新。
以天河体育中心为例,天河体育中心曾为迎接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而建,是广州市第一座综合体育中心。在本次改造中,天河体育中心将对外窗、空调、照明、电梯等设施进行绿色低碳升级,目标实现节能降碳45%以上。本次改造不仅可以满足十五运会赛事举行的需求,也有利于解决天河体育中心本身运行成本较高、经营开发受限等问题。
同样作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于2020年5月开工,拟于2024年下半年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其范围内将拥有一座可容纳1.5万人的综合体育馆。据悉,该场馆是国内首例具备“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育馆,满足全天候使用需求,可满足篮球、网球、冰球、体操等16项高级别比赛的快速切换。
改建的体育场为可同时容纳4.5万观众的专业足球场。与此同时,增加了与周边地块进行功能互融互补,形成24小时开放的城市生活空间。
据悉,目前广东赛区部分场馆改造已接近完工,计划明年3月全部完工。
体育盛会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 有望带动三地体育消费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广东运动员开创了我国体育界多项第一:容国团获得冠军和国庆十周年,被称为1959年的两大喜事,第一个国产乒乓球品牌“红双喜”也因此得名。
在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5平方米,全省篮球场地超10万个,足球场地约1.16万个,健身步道总长超1.9万公里。2023年广州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已达3331.70元,总额达到623.85亿元。
在打造体育强省的过程中,广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和丰富的体育资源。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已成为城市记忆,广州的体育场馆建设和城市面貌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次迭代升级。如何充分利用好大湾区体育资源,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也是本次十五运会的一大看点。
目前,十五运会省执委会公布了三大市场开发计划,从赞助、特许经营、票务三个方面开发整合赛会资源。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体育赛事,十五运会还将有效推动三地运动员、体育爱好者、相关从业者的交流合作。当体育在大湾区市民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观赛票友、湾区跑友、粤港澳球搭子……都将成为三地体育产业交流发展的重要切口。
相约湾区,共迎全运。此刻,粤港澳各地正全力筹备这场体育盛会,在硬实力、软服务等方面迎接运动员和观众的到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薇
- ·抢抓黄金期 加快推进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
- ·严查“飙车炸街”,还群众安宁
- ·感恩奉献 唱响青春!梅州市李有权艺术培训中心成立20周年教学成果汇演举行
- ·安全合理用妆,你做对了吗?今天,这场科普活动在梅城举行
- ·小米公布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细节:碰撞前已进入人驾状态
- ·市中医医院韩文聪榜上有名!第七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推选结果公布
-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梅州开展“寻根嘉应·家训回家”家庭亲子活动
- ·为师生饮食健康护航!梅州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暨营养与健康培训会
- ·个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发布!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 ·机动车违规横穿斑马线屡见不鲜,梅城市民望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 ·开展百日行动 保障交通安全丨华南大道频现车辆逆行现象!梅城市民希望交管部门加强整治
- ·梅州开展2023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雅安市移交第七批信访件
- ·2023年梅州市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今天走进这里!
- ·开展百日行动 保障交通安全丨5月中旬起,梅州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百日行动
- ·达成意向订单7660万美元!梅州企业第133届广交会“成绩单”出炉